今年以來,大慶油田采油二廠大力開展科技攻關,打破常規思維,探索實施優化驅油體系和整體壓裂輔助開發相組合的技術手段,深入挖掘過渡帶地區剩余油潛力。截至12月9日,該廠在過渡帶地區現場試驗區進行三元復合驅開發階段提高采收率13.02個百分點,累計增油14.6萬噸。
當前,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純油區開發已取得階段性成果,繼續深入挖潛的空間十分有限。面對持續穩產壓力,該廠把挖潛目標瞄向了開發環境復雜的過渡帶地區。
“過渡帶地區作為我廠油田開發的‘潛力股’,開展挖掘該地區剩余油潛力的技術攻關勢在必行。早在‘十一五’時期,我們就嘗試對過渡帶地區進行聚驅挖潛,但是效果并不理想,僅挖潛了該地區總地質儲量的12.9%。近年來,三元復合驅開發技術日趨成熟,并在純油區取得了較好開發效果。我們借鑒這一經驗,在過渡帶地區優選區塊和潛力層開展現場試驗,積極探索在過渡帶地區應用三元復合驅技術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。”該廠地質研究所三采室主任馬源說。
和純油區相比,過渡帶地區儲層河道砂鉆遇率低、薄差層占比高、滲透率水平低、泥質含量高,這就導致開發過程中三元復合驅化學劑吸附損失量大,難以達到較好驅替效果。
面對難題,該廠科技人員“不走尋常路”,不斷突破技術瓶頸,全面優化過渡帶地區試驗區三元復合驅驅油體系,經過室內試驗反復驗證,對關鍵參數進行百余次修正后,最終確定了最佳表活劑濃度值和主段塞用量,應用后多提高采收率1.88個百分點,確保了經濟效益達到最佳。同時,他們還應用整體壓裂技術輔助開發,將壓裂方案設計由單井向井組、區塊整體優化轉變,將壓裂時機由見效期壓裂提效向注劑前期保驅替轉變,實施后試驗區吸液有效厚度比例達83.1%,對比空白水驅階段提高26.2個百分點,實現了化學劑的有效驅替。
在此基礎上,該廠以促進試驗區均衡見效為目標,在開發過程中實施精準全過程動態跟蹤調整。在空白水驅階段,抓好均衡注入壓力這一關鍵,通過全面實施注入井洗井,全面錄取及核實基礎資料,放大允注壓差,提高注采比,全力保證注入效果,階段完成洗井、措施、調整工作量比例達108%,與計劃相比提前1個月達到注劑條件。在注劑階段,抓住全過程分類井組調整這一核心,建立分類井組濃度與滲透率匹配圖版,個性化設計分類井組注入參數,并加強后期跟蹤調整,確保注入壓力持續穩定,整體注入速度高于計劃10.4個百分點,與同階段其他區塊對比提前2個月實現井組全面見效。
此外,為了更好地推進過渡帶地區試驗區三元復合驅開發,該廠建立了油藏系統、采油系統、地面系統與生產系統一體化管理體系,通過現場試驗月度例會的方式,組織各系統綜合分析地下開發形勢,精細調整采油工程機采參數,持續加強現場生產管理,將具體問題落實到每口井,明確單井治理對策,實施問題限時結辦,推動管理模式不斷升級,為進一步提升開發效果保駕護航。